吉林大学在线

吉大MBA丨金鸿伟:从技术到市场,不变的是对自我持续刷新

来源:吉林大学 时间:2024-08-09 15:40:29

  金鸿伟,吉林大学MBA。从技术岗走向市场,持续晋升下深藏的是他对自我认知的不断刷新。

  专业对口的“跨专业”岗位

  金鸿伟目前从事的专业领域在无机材料方向,这项专业对比他当年在校学习时期的方向来说,宏观上算“专业对口”,但局部也算得上“跨专业”。

  “我刚从学校里出来的时候,选择的还是整体专业对口的行业,就是高分子材料。”金鸿伟回忆道。

  金鸿伟职业生涯中进入的第一家公司是法国企业,进入职场后的第一个岗位是在研发部:“当时的工作状态就是领导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,工作也都能按时按标完成,但是就我个人性格而言,是无法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找到成就感的。”

  显然,这样按部就班的工作过程不仅没有让金鸿伟觉得安定,反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愈加迷茫。

  在这样的境况下,经由老师介绍,金鸿伟到了另一家500强企业做技术支持工作。“虽然听起来和我之前所做的技术类工作没有什么不同,但这项工作内容是处于销售部门之下的,所以后期逐渐做到了销售工程师,在这个阶段就是半销售半技术了。”

  如今再看,这段特殊的时间更像是金鸿伟未来发展之路上的一次关键转换点,让他得以在众多技术工作之间,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
  自此之后,金鸿伟凭借着自己外向的性格和强劲的专业素养,在一众销售岗位中脱颖而出,随着销售份额逐渐增大,他从销售工程师一路升级至大客户经理。之后,由于产品自身客观存在的生命周期原因,该项目的产品线也逐渐步入夕阳阶段,而就在这时,有一家德企慧眼识珠,向金鸿伟抛出了橄榄枝。

  “他们当时刚好想要找到一个懂技术背景的商务,于是就来接触我了。”出于对行业的前路观测以及对自身的了解,金鸿伟选择抓住这次机会,正式开始接触无机材料部分。

  那些成就自我的转折

  对于金鸿伟来说,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存在着两次相对重大的转折,一是从纯技术岗位转换为半技术半销售岗位,二便是从高分子材料行业跳转为无机材料行业。

  “在那个时候其实转换的压力远比旁人想象中大得多,那个时期我们所做的主要是汽车行业的相关内容,那几年汽车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高速阶段,各个厂商能够对接到的材料供应方也有许多,所以对于他们而言,我们并不具备唯一性,所以每一次对接厂商的时候,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。”

  事实的确如此,当汽车厂商直面了材料市场的多元化时,对于材料供应方的要求也会增高,而每一次双方人员的会面,与其说是合作洽谈,不如说是一场“没有硝烟的战争”。金鸿伟的团队所面对的也并不是面前坐着的汽车厂商,而是汽车厂商手中把握着的无数同行。

  而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,也是金鸿伟压力最大的时候:“客户一般的要求就是24小时我们的人员就要到达现场,务必当面解决问题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沟通、协调、协商。”

  金鸿伟曾经对接过奔驰的相关项目,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,他带着同事们在客户的产线上待了一个月,时值7月,产线由于工艺特殊性还需要不断加热,每天早晨七八点就到达产线,测试一天后再带着数据向欧洲技术中心反馈汇报,由于工艺的特殊性,整个过程都不是很顺利,加之金鸿伟当时刚刚从纯技术转半销售岗位,压力可想而知。

  “我带着外国同事,他听不懂中文,我一边开会面对着客户的问题,另一边还要给同事做翻译传达情况,加上项目推进其实不是很顺……对我整个人的状态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。”金鸿伟回忆道。

  对于现在从高分子材料转向无机材料方面,对于金鸿伟来说反而相对压力没有当时转销售的时候大了:“在技术层面说的话,虽然都是材料类别,在某些原理方面也是互通的,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壁垒。”

  “举个不太恰当的类同例子就是,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感觉。”金鸿伟试图用更加通俗的形容让我们明白材料行业的跨界感受。“我目前更多的是做一些业务开发相关的工作,帮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应用可能性。”

  长远的眼光

  金鸿伟目前所在的企业也是外资企业,其旗下的科研团队十分强大,而公司整体对于材料开发的重视程度也非同一般:“目前所在的这家公司说起来其实也有点技术过剩的感觉,它在德国有着非常强大的博士研究团,对于产品研发方面也并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去进行被动式研发的,应该说这些科研团队永远是在主动开发材料的更多可能性。”

  而对于金鸿伟来说,他目前所做的工作,正是要将这些材料的可能性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,发挥他们的真正价值所在。

  金鸿伟认为,在这个岗位上,敏锐度是非常重要的:“我们会接触各行各业的行业龙头,有时候这些领军人物随口感叹的一句话,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突破的关键点,只要行业有需求,我们就有方向。”

  同时,他也举例了一些目前已有的高端技术,并用行业内的一些数据说明了它们未来的可行性,认为身为业务开发人员,在找到需求的同时,也必须有观测到它是否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的能力,而这项能力往往能够为企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。

  “当然,抗压心态也很重要。”金鸿伟特别强调:“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明白的是,做一项就能成一项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的,更多的时候都是做二三十个项目能成一两个,心态一定要放平稳,胜败兵家常事。”

  金鸿伟还认为,任何企业一个项目落地就想生花是几乎不可能的,团队只有将目标放在更加长远的位置上,谨慎布局,才能收获更多。

  最大的突破

  日常生活中,金鸿伟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,在工作之余也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放松身心,从参加头马俱乐部锻炼口才,到参加半程马拉松,再到学习尤克里里和架子鼓等乐器,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,他总是能做到持之以恒。

  不难发现,在从象牙塔出来之后的日子里,金鸿伟突破自我的地方数不胜数,但是提及最大的突破,金鸿伟却认为应当是他对自我人生规划的逐渐清晰。

  “我大学刚出来的时候找工作其实只是单纯的找工作而已,一家一家地面试,然后觉得差不多就去做了,但做下来以后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多开心,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。”通过了这些年职位的不断变化,金鸿伟越发能够确定自己未来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,对自我的规划也逐渐清晰了起来。

  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方面,金鸿伟认为,相比起纯粹的管理岗位来说,未来他还是想在专业方面继续深挖,走到专家岗去。而对于自己生活中的其他事,他也有属于自己的计划。

  “我想要尝试一下全程马拉松,挑战一下身体的极限,像乐器目前我也是属于刚入门的阶段,所以接下来就是逐渐熟悉的过程了。”

  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。多年来,金鸿伟的每一步都迈得无比扎实,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更新,正是助力他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断晋升的重要有生力量,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就能看到他登上下一个台阶的身影。